1990年,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不能遗忘的灾难,
导读: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不能遗忘的灾难,1990年,日本记者问:回大陆第一个想见谁?张学良:一个汉奸这话题也很多人关心。关于中国历史网小编为你详细讲述:
轻轻一阵风,唤醒沉睡了千年的躯体;轻轻一阵风,拂去历史神秘的面纱。站在时间的肩膀上,我与历史对话。
1988年,蒋经国在台湾去世,两年后,被蒋氏囚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,终于重获自由。作为中华民国曾经的陆海空军副司令、东北边防司令长官,张学良重获自由的消息立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。
很多媒体、记者赶到他的住所,对他进行采访,这其中不乏外国记者,特别是日本的媒体记者。有人猜想,也许日本的媒体记者,是想从这位曾经的“东北王”口中,了解当年中日两国,在东北地区留下的诸多未解之谜的真相。而已经将近90岁高龄的张学良,似乎因为重获自由心情不错,对于记者的访问也是来者不拒。
一次,来自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在访问中,向张学良提问道:“如果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大陆,第一个想见的人是谁?”
当时在场的人以为张学良想见的肯定是张家后人,或是曾经的东北军将领,仍然健在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。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张学良思虑片刻,却说出了一个汉奸的名字——孙铭久。
孙铭九原名“孙铭久”,辽宁新民县人,早年参加东北军,后因聪明好学,被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,在日本,孙明久将名字改为孙铭久。军校毕业之后,他被调往天津担任教官。
张学良主政东北后,被任命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,1931年,他从南京北上前往北平任职,路过天津时,弟弟张学铭派孙铭久做他的保镖,一路护送张学良入京。一路上,年轻有为的孙铭久给张学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特别是他主张打击日本侵略者,夺回东三省的爱国心,深深打动了张学良。
不久后,张学良就将孙铭久调到身边,担任卫队营营长、贴身机要参谋。从那之后,一直到西安事变,孙铭久都是张学良的嫡系亲信,同时也是东北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之一,主张抗日,收复东北。在西安事变之前,张学良在东北军中很多抗日演讲材料和口号,都是出自孙铭久之手。
1936年12月12日,张学良为了逼蒋抗日,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,而在事变中,正是孙铭久活捉了蒋介石。当天凌晨,张学良派身边卫队,在17路军的掩护下,包围了华清池,准备活捉下榻在里面的蒋委员长。
不过当卫队营进入华清池时,遭到了蒋贴身保镖的反击,双方一时难分胜负,在这关键时刻,孙铭久带领大部队赶到,一举击溃守卫华清池的保镖。虽然保镖都被击毙,可也为蒋逃跑赢得了时间,当孙铭久等人冲进蒋卧室时,发现他已经跳窗逃了出去。
如果让蒋逃走,那后果不堪设想,不光卫队营,就连张学良、杨虎城等人恐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。在这关键时刻,孙铭久带领部下不顾夜色,上山搜索,最终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活捉了蒋委员长。
后来,在国内多方势力的斡旋下,西安事变和平解决,蒋委员长重回南京掌权,不久后就找理由软禁了张学良。而作为当年“捉蒋英雄”的孙铭久,自然也成了南京政府的“头号通缉犯”。不论是军统,还是中统,都将他视为刺杀对象。
抗战爆发后,蒋仍然没有放弃对孙铭久的追杀,为了活命,他只能东躲西藏,一会天津,一会上海,可还是多次遭到特务的暗杀,幸好孙铭久身手不凡,才能死里逃生。最后,在走投无路之下,他逃到了武汉,投靠了汪伪政权,当了一名参赞武官,后又被调到山东战场,担任伪保安副司令。
从一名主张抗日的热血青年,到人人唾骂的汉奸,孙铭久的人生被一步步逼上绝路。抗战胜利后,孙铭久被反动派收编,后来在东北被解放军俘虏,改过自新后被释放,一直生活在上海,并改名为孙铭九。
张学良与孙铭九的关系非常好,在公开场合,两人是上下级,但在私下里,两人则称兄道弟。而且因为西安事变,孙铭九受到牵连,让张学良心生愧疚,才会对昔年的下属、兄弟念念不忘。
采访完张学良之后,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又在上海采访了孙铭九,并且为他播放了张学良的采访录像。当得知少帅最想见的人是自己时,看着荧幕中几十年没见面的少帅,这位年过80的老人泪流满面。
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不能遗忘的灾难1990年,日本记者问:回大陆第一个想见谁?张学良:一个汉奸还有相关内容网址:bd66.cc为您讲述到此,希望继续关注中国历史网。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部分源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